「三教九流」一般被理解為各色人物和各色行當,並泛指舊時下層社會闖蕩江湖從事各種行業的人。在中國古代白話小說中的三教九流一詞,往往含有貶義。其實,三教九流本來並沒有這樣的眨義,而是泛指宗教和學術的各種流派。
在漢朝時,漢儒將「夏尚忠,殷尚敬,周尚文」稱為三教,也有將儒家的施教內容稱為三教的。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後,三教通常是指儒教、道教、佛教,這個說法最早見於三國時代,吳國的孫權和尚書令闞澤的談話。後世的三教,意思基本固定,指儒、釋、道。
九流最初指先秦時期的九個學術流派。《漢書•藝文志》中的九流具體是指儒家、道家、陰陽家、法家、名家、墨家、縱橫家、雜家、農家。後世用九流一詞泛指各種學術流派,進而指代各種職業和各色人物。有一種說法將九流分為上、中、下三種:
上九流:帝王、聖賢、隱士、童仙、文人、武士、農、工、商。
中九流:舉子、醫生、相命、丹青(賣畫人)、書生、琴棋、僧、道、尼。
下九流:師爺、衙差、升秤(秤手)、媒婆、走卒、時妖(拐騙及巫婆)、盜、竊、娼。
三皇五帝是上古時期傳說中的人物,三皇五帝據《尚書大傳》所記載,有伏羲、神農、燧人三皇,五帝則是黃帝、顓頊、帝嚳、堯、舜。
三皇五帝通常被認為是古代部族傑出首領,女媧、祝融、共工、有巢氏等著名人物也曾名列其中,可見上古傳說並不統一。
三皇五帝顯現出的更多是中華文明的演進,從生食到熟食,並繁衍家畜、耕種產食、治理河患的歷史過程。
三山五嶽”,江河萬里,
三山」通常指中國神話中海上的三座仙山:蓬萊、瀛洲、方丈,其具體方位無法考證。
「五岳」則是指中國的五座名山:東岳泰山(位於山東)、西岳華山(位於陝西)、中岳嵩山(位於河南)、北岳恆山(位於山西)以及南岳衡山(位於湖南)。
五岳的說法,最早出自儒家經典《周禮》和《禮記》,與遠古山川崇拜和君主的祭祀活動有關,形成獨特的五岳文化,但五岳具體是指哪五座山,是在秦、漢時期才獲得官方認證。
歷史上,東岳、西岳、中岳這三座山地位穩固,南岳、北岳則有幾次變動。隋朝時確定南岳為衡山,明、清時期又將北岳改為恆山,沿用至今。
俗話説:「五湖四海皆兄弟」,我們常用成語「五湖四海」來形容來自不同地方的人,大家知不知道「五湖」和「四海」分別是甚麽地方呢?
「五湖」有兩種説法,一種是指中國最大的5個淡水湖,分別是洞庭湖(位於湖南)、鄱陽湖(位於江西)、太湖(位於江蘇蘇州)、巢湖(位於安徽)、洪澤湖(位於江蘇淮安)。
另一種説法則是指中國古代的5個重要水域,分別是洞庭湖、鄱陽湖、太湖、鑒湖(位於浙江紹興)、涇水河口(位於南京)。
古時候,人們認為中國四面環海,因此「四海」就是按地理位置區分的4個海域:東海、南海、西海、北海。
東海、南海的位置和現代是一樣的,不過西海和北海則有不同的解釋。
一種説法是指西漢時期的西海和北海,即是如今的青海湖和貝加爾湖;另一種則是指唐代以後的西海和北海,即現代的黃海和渤海。
留言列表